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
主办单位:湖北省教育厅
国际刊号:1008-987X
国内刊号:42-1452/R
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》来源期刊
       首 页   |   期刊介绍   |   新闻公告   |   征稿要求   |   期刊订阅   |   留言板   |   联系我们   
  本站业务
  在线期刊
      最新录用
      期刊简明目录
      本刊论文精选
      过刊浏览
      论文下载排行
      论文点击排行
      
 

访问统计

访问总数:16159 人次
 
    本刊论文
心悸的中医药治疗

  关键词 心悸 益气养血 健脾养心 中医药

  心悸多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疾病。病位主要在心,但病机复杂,涉及气血阴阳和肝、脾、肾诸脏。其主要病机为心之气血不足,脾虚胆怯,阴阳失调,气滞血瘀,痰浊水饮阻遏等。多以益气养血、健脾养心、滋阴温阳、活血化瘀等方法治疗。笔者就心悸的治疗方法浅探如下。

  益气养血

  心主血脉,血脉是血液运行的通道,血液在脉管内的运行依赖心气的推动,故心气的强弱、心血的盛衰都可以从脉搏上反应出来,心气不足,出现结代脉;心阳虚衰,心搏动力不足,血液不易达到末梢,故四肢发冷,甚至发生心功能不全。因此,治疗心悸大多以补气养血为主。龚亮[1]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青霉素反应后,出现心悸,证属心阳不振者2例,取得较好疗效。王付[2]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治疗阳虚心悸证,症见心悸、胸闷、气短畏寒、手足不温、舌淡苔薄白、脉弱者。

  滋阴润肺

  肺与心同居上焦,肺主“治节”,主要功能之一是“助心行血”。肺主气,心主血,心脏的搏动虽是气血运行的原动力,但“气为血之帅,气行则血行;血为气之母,血至气亦至”。血的运行又依赖于气的推动,随气机的升降而运行到全身。而肺主一身之气,贯通百脉,调节全身气机,故能协助心脏来主持血液循环。概心为“君主”,肺为“相傅”,发挥“治节”的功能,通过肺气的敷布和调节,协助心脏推动血液运行[3]。因此,通过滋阴润肺、补肺气,改善肺的功能,来达到治疗心悸的目的。主要方剂有百合固金丸、参苓白术散、生脉饮等。陈云云[4]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愈1例二尖瓣脱垂综合征,辨证属心气不足,肺脾气虚者。

  健脾养心

 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,脾虚则气衰血少,而心失所养;思虑太过,劳伤心脾。《素问?阴阳应象大论》说“脾在志为思”,而心主血藏神,所以思虑劳神过度,则耗伤心血,损伤脾气,可出现心神失养。故见心悸怔忡、健忘失眠、多梦易惊、发热、体倦食少等症。代表方剂为归脾汤。

  疏肝理气

  心主血脉,主神明,肝主疏泄及藏血。《灵枢?本神》中云:“肝藏血,血舍魂……心藏脉,脉舍神。”由此可见,心与肝的关系主要体现在血液运行和精神意志两个方面。两脏之血虚证常常互为因果,因此及彼。心对精神意志的主宰也与肝之疏泄功能密不可分,临床肝血不足的患者常见惊悸、失眠、多梦等神志症状[5]。蒋晓霞[6]从肝论治,治疗室性早搏40例,总有效率为85%。

  滋阴益肾

  肾为先天之本,五脏濡润与温养均有赖于肾之阴阳。肾阴亏虚,肾水不能上济于心,则心阴亦损。心肾阴虚,虚火内炽,营阴滞涩,血行不畅,心脉瘀阻,则心失所养,悸动不安。《景岳全书》认为心悸主要由阴虚劳损引起:“盖阴虚于下,则宗气无根而气不归源,所以在上则浮撼于胸臆,在下则振动于脐旁。”“凡治怔忡惊恐者虽有心脾肝肾之分,然阳总乎阴,心本乎肾,所以上不宁者未有不由乎下,心气虚者未有不因乎精。”其治疗不外养气、养精。“凡治此者速宜养气养精滋培根本。”“或宜先气而后精,或宜先精而后气。”并强调“节欲、节劳、切戒酒色”。

  化痰逐瘀

  王键教授认为,心悸的病因病机在于气阴不足为其本,痰瘀互阻为其标,气虚、阴虚、痰浊、血瘀是心悸的重要病理基础。益气养阴治其本,化痰逐瘀治其标。强调无论“补”或“通”,都应以“通”为重点[7]。《医林改错》:“元气既虚,必不达于血管,血管无力,必停留而为瘀。”气虚血瘀是由心阳虚进一步发展而来,所以必须补心气,不能只是活血。曹得胜[8]用复律汤:党参、茯苓、益母草、麦冬、当归、郁金、枳实、胆南星、柏子仁、炙甘草、五味子、丹参、赤芍、苦参。胸闷、胸痛加瓜蒌、薤白、三七;咽痛咳嗽加金银花、连翘、蝉蜕、僵蚕等。治疗频发性早搏68例,总有效率为88.23%。

  清热解毒

  心悸的发生与外感伏邪[9]有关,《素问?痹论篇》曰:“心痹者,脉不通,烦则心下鼓,暴上气而喘,嗌干善噫,厥气上则恐。”王振涛[10]将快速型心律失常的病机特点归结为“虚”、“瘀”、“热”三个字,益气养阴,清热凉血解毒为治疗的根本大法。王娣等[11]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1例证属瘀血内阻,痰火扰心导致频发性室性早搏患者。张晓江[12]用三参稳逆汤:红参、黄连、丹参、麦冬、苦参、五味子等治疗快速心律失常150例,取得较好疗效。

  参考文献

  1 龚亮。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青霉素反应的验案2则。新中医,2003,35(5):54

  2 王付。阳虚心悸妙方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。家庭医学,2005,(1):58

  3 曹健。“肺主治节”管窥。吉林中医药,2006,26(12):8

  4 陈云云。参苓白术散临床应用举隅。新中医,2002,34(9):65

  5 焦华琛。从肝论治心悸浅探。河北中医,2003,25(4):280

  6 蒋晓霞。从肝论治室性早搏40例临床观察。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,2004,2(12):738

  7 刘昕,郜峦。王键教授治疗心悸经验介绍。新中医,2003,35(4):10

  8 曹得胜。复律汤治疗频发室性早搏68例。四川中医,2005,23(3):45

  9 任继学。伏邪探微。长春中医学院学报,2005,21(1):4

  10 王振涛,韩丽华。中医辨治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思想与方法。中医杂志,2005,46(10):783

  11 王娣,杨艳,王栋,等。小柴胡汤临床新用4则。山东中医杂志,2005,24(1):56

  12 张晓江。三参稳逆汤治疗快速心律失常150例疗效观察。新中医,2005,37(5):38

特别说明: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,非《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》杂志官网,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。
版权所有 © 2009-2024《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》编辑部  (权威发表网)   苏ICP备20026650号-8